null


更有趣的是,围绕LCS,,文官和武官的站队相当分明。作为使用方,美国海军上至海军作战部长下至一员小兵,提到LCS的主流观点都是:“32个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船厂快交船,我们急着要”,一些有过军队服役背景的军事专家也给予LCS肯定的评价。反而是负责监管和拨钱的国防部和国会,提到LCS就是 “浪费皇粮”,“早死早超生”,“怎么又要加钱?”,大部分媒体和公众也很自觉地和国防部以及国会站在同一阵线。

null


LCS本身的确黑点不少,但病根基本上都集中在糟糕的项目管理和过于乐观的分析评估上,这点直到2016年才终于得到了扭转。另一方面,就LCS本身的定位和作用而言,其实基本没有大的毛病。如果要评价LCS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成就,归纳起来就是:

如果说无畏号开启了战列舰时代的最后一个巅峰,宙斯盾舰扭转了海上攻防的天平,那么LCS则真正触发了水面舰艇作战载荷无人化、模块化、分散化、舷外化的发展浪潮,其上积累的技术探索和理论基础对美国海军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同期的福特级航母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同时也为世界海军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诞生和定位

LCS被美国海军宣传为是一型替代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复仇者级扫雷艇和飓风级沿岸巡逻艇的新概念舰艇,后两型打杂舰艇的存在感相当之低,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喜欢简单粗暴地把LCS和护卫舰等同了起来,继而进一步拿来和其要取代的佩里级,以及中国的054A或056对比,数落一番以显示LCS有多“垃圾”。

然而从设想之初,LCS的定位就不是一艘迷你导弹驱逐舰,或者佩里那样的导弹护卫舰,甚至连护卫舰或更小一级的轻护都不是,而是集多种打杂和作战能力于一身的新概念舰艇,处于辅助舰艇和作战舰艇之间的灰色地带,并不注重单舰火力,生存力级别在美国海军中被定为1+级,介于1级的巡逻艇和扫雷艇,以及2级的护卫舰之间,天生就是低护卫舰半阶的存在,更别说导弹护卫舰了。

null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美国海军希望LCS取代的并不是属性为导弹护卫舰的佩里,而是服役后期属性已经改为护卫舰兼巡逻舰的佩里。因为在LCS还在完善设计之时的2003年,佩里的区域防空能力就已经随着SM-1的退役而逐步消失,导弹护卫舰这一编制名存实亡,只是美国海军当时无意填补这一空白,因为导弹护卫舰历史上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 “Last Resort(不得已的选择)”。

第一代导弹护卫舰是布鲁克级,出生于黄金的60年代,用于护航商船队和反潜航母,主要执行防空和反潜任务。然而当时,诸如莱希级导弹驱逐领舰和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这样的高端防空舰也处在下饺子的狂潮中,为了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优先度更低的布鲁克级仅造了6艘就匆匆结束了生产。

第二代导弹护卫舰就是一代名舰佩里级,挑中70年代后期这个军费不景气的好时代,使其得以大批量生产。进入80年代,美国海军在 “600舰海军”响应下的扩军浪潮中,70年代末批量开建的佩里级是新增舰艇数量中贡献数量最多的军舰。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在急需新舰体补充的80年代,佩里级最后却仅获增购1艘的订单。

第三代导弹护卫舰则是80~90年代的佩里级后继舰方案,1984年的FFX,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合北约国家进行的NFR-90,再到90年代中期的FMLAC,不是因为里根时代有钱了看不上导弹护卫舰这不上不下的玩意,就是因为90年代冷战结束后没有导弹护卫舰存在的必要而下马。

null


第四代导弹护卫舰就是现在的FFG(X),经过冷战后20多年的折腾,美国海军已经大幅萎缩,急需提高舰艇的数量和作战能力,LCS和导弹驱逐舰之间的能力空白也需要填补,因此有几下功夫又能拿来凑数的导弹护卫舰也得以重获美国海军的赏识,并开始了招标。

从中不难发现,FFG(X)和LCS在定位上并没有冲突,两者的关系更接近相辅相成的搭档,以往导弹驱逐舰负责的“为LCS打伞”角色部分转移到了FFG(X)上,使得被解放的导弹驱逐舰可以用于执行其它任务。拿FFG(X)的出世作为LCS“药丸”,“被弃”的证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不少人想当然地错误以为,LCS在别人的濒海地区执行任务肯定是形影孤单,脱离体系,自身火力还太弱没法玩硬碰硬,所以在低烈度威胁下打打小国还行,但中国崛起后这招就不灵了,LCS等于已经废了。

null


首先必须认识到,美国海军从来就没有造过一种游离在作战体系以外的武器。LCS立项之初,就被4个特质所定义:高载荷率,开放式架构,系统舷外化,以及联网化。虽然是在敌方的濒海地区活动,但LCS在作战时并没有脱离体系,相反,LCS是作为体系的前沿节点而存在的。如同三代机之间需要间隔几公里保持目视接触以做到相互掩护,而到四代机间隔距离已经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十几甚至超视距的几十公里以外一样,虽然诸如后方舰队不一定在LCS的视距内,但通过数据链的连接,前方的LCS可以为后方舰队提供所需的信息,后方舰队则可以为LCS提供必要的掩护。

LCS的核心输出是其搭载的各式无人载具,用于进一步增加战场节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让自己在远离危险区域的同时,可以扩大并前推其态势感知范围,并执行其被赋予的各种任务。在现代战争中,态势感知能力远比能打多少发导弹炮弹出去来得重要,这也是LCS没有把吨位用在搞重武备,而是用在变态大的任务舱,同时让一艘3000吨级军舰在航空支持能力上,可以和世上任何一艘正规万吨级驱护舰叫板的原因。

null


回到所谓火力薄弱的问题,LCS也并不是没办法进行强化,本身3000吨级的满载排水量以及模块化设计都为强化火力打下了基础。由于定位问题, LCS没必要强化防空能力,现在唯一需要强化的也就是反舰能力,以迎合“分布式杀伤”战略的需要。而当今世界,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可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了,往甲板上焊个发射架,接几条电缆,加个控制系统基本就完事了,对此古巴那几艘渔船改的护卫舰就很有发言权。独立级中的LCS 4已经首先加装了4枚鱼叉,验证了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可行性,下一步就是在自由级LCS上试装8枚NSM,厂商也曾有过给LCS上12枚甚至18枚NSM的脑洞,证明对LCS而言,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而美国海军已经有意让超视距反舰导弹成为LCS的标配,拿LCS反舰能力差的毛病来开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null


至于担忧加装的超视距反舰导弹会破坏隐身?LCS的栏杆,各种天线罩,救生筏,还有毫无隐身考量的桅杆,以及无遮无拦的RHIB(硬壳充气艇)等设计都透露着一个信息:LCS这低端货并没有资格,也没那闲钱在隐身性能上下功夫,随随便便有点样子就行了。

此外,所谓隐身性能也只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电子战能力同样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手段,恰好美国海军是一支极为重视电子战的军队。SLQ-32C(V)6电子战系统即将量产,有望使LCS的电子战能力更上一层楼,等用于MH-60R/S的AOEW(先进舷外电子战)实用化后,电子战能力更是有增无减,隐身性能上的“缩水”对LCS生存能力造成的影响不值一提。

任务和运用

在LCS立项之时,美国海军设想主要将其用于亚太印、地中海和波斯湾地区,还曾对当时的世界威胁和自身的能力空缺进行了分析评估,着重提到了西太平洋/台湾和波斯湾地区,根据需求定下了LCS的3大核心任务——反潜,反水雷和反小艇。

null


波斯湾天生是个适合布雷的好场所,而反水雷作战向来都是风险高,耗时长的工作,要求投入的舰艇数量众多,美国海军二战后因为水雷造成的舰艇损失远超其它袭击手段,因此尤其重视反水雷战,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重点发展航空扫雷,无人载具扫雷等新手段。需求摆在面前,LCS就成为了首艘以无人载具母舰为要素设计的军舰,拥有宽敞的任务舱,UUV(无人水下载具),USV(无人水面载具),UAV(无人空中载具)一应俱全,MH-60S通过加装相应设备也能变身扫雷直升机,使得LCS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探雷猎雷扫雷。

null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唯一的进出口,而这华山一条路又是小艇最佳的出击海域,美国海军战时想通过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大型舰艇遇上小艇航速不够快,搭载的传统武器的打击效率也不够高,自身难保。这成为了LCS需要跑40+节的原因之一,高速并辅以喷水推进器的机动加成,LCS就有了相当大的交战主动权,可以选择和小艇拉开距离,避战并尽快通过狭窄海域,也可以选择抢占有利阵位发动攻击。

此外,针对传统武器对小艇效能欠佳的问题,LCS还配备了舰载反舟艇导弹,而舰载反舟艇导弹要对付的其实远不止自杀小艇这样的最低级威胁。美国海军起初投资射程40公里的网火,是为了能做到在水平线上,敌方的射程范围之外先发制人,打击多种类型的小艇,如装了107火的快艇,伊朗版海猫那样的小型导弹快艇甚至被剥夺了体系,只能在视距内发动攻击的正规导弹艇,还顺带为陆上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作为替代品的地狱火射程远逊于网火,还为了省钱把载弹量从48发砍成24发,远远达不到设想的功能。不过好在美国海军要把带地狱火的USV整合进反水面战模块中,加上美国海军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决定,LCS因为网火下马而失去的远距接战能力可以得到相当大程度的弥补。

西太平洋/台湾地区,美国海军认为是潜艇威胁的重灾区,海域广阔,水深有限,缺乏完整的水声传感器网鉻,因此需要部署更多的舰艇和飞机,并要求更长的部署时间,这也就要求LCS必须量多,在航率高,并配备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最强最豪华的反潜装备大礼包——主/被动拖曳声呐,拽着拖曳声呐跑的USV和UUV,UAV,直升机,以及拖曳式反鱼雷诱饵。虽然现在这大礼包缩了点水,USV和UUV的部分暂时被搁置,但也不碍着LCS作为最强反潜舰在美国海军中的存在,况且隔壁的反水雷战模块其实已经为USV和UUV配上了探雷声呐,日后稍加改装供反潜战模块使用也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

null


LCS的部署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单舰冲锋,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分为3种:

1、编入航母打击群和远征打击群。一个打击群配2~3艘LCS,作为护航舰艇的战力补充,根据指挥官和战场威胁更换模块。这种方式下的LCS基本上就是取代了佩里打击群中的位置,不过可以干的事更多,干得也更有效率。

2、以LCS中队的方式集体活动,形成由LCS组成的水面作战群。一个水面作战群由6艘LCS组成,配备反水雷战模块、水面战模块、反潜战模块,另外还有1艘LCS搭载机动模块,专门负责弹药人员补给,医疗服务、输送陆战队和特种部队等任务。这种方式是战时条件下LCS的编队方式之一,可以在中低烈度威胁下全面击退敌方的反介入行动。

3、独立部署。可以进行和平时期的友好访问、护航、海上拦截、输送特种部队、人道主义救援和危机响应等任务。因为LCS本身只具备极为有限的独立作战能力,所以这种方式主要在和平时期使用,或者在战时干些偷鸡摸狗的小勾当,反正大阵仗是用不上的了。

LCS立项以来近20年,濒海战斗舰战队也经过了多次修改,3种部署方式总体上不变,不过对细节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负责后勤补给和支援任务的机动模块已经不再提及,新的FFG(X)和LCS的搭配理念被引入,让1艘FFG(X)带领5艘LCS组成水面作战群活动。

目前,LCS已经以第3种部署方式完成了3次在亚太地区的海外部署。第1种部署方式也曾在多年前进行过多次初步测试,预计今年波斯湾地区正式进驻LCS后,美国海军将进行更多的针对性训练。目前LCS的数量暂不能支持第2种部署方式,但美国海军正循序渐进往这个目标迈进,今年在亚太地区部署双LCS就是里程碑之一,实训结合一步步加大数量,最终摸索出一套纯LCS水面作战群和/或LCS+FFG(X) 水面作战群的条令。

成就和突破

就像F-35一路走来,骂声不少,但也没碍着其全球扩散和形成战斗力的脚步,LCS经过近10年的磕磕碰碰,无视外界的负面评价,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和突破。

水面战模块增量3,反潜战模块和反水雷战模块预计分别于2019、2020和2021年形成IOC(初始作战能力),各模块内的部分装备已经提前实现IOC。

null


LCS 4的海外部署创下LCS的历史最佳记录,并荣获美国海军的2017年度单位战术嘉奖。2018年LCS部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LCS 8和LCS 10将部署在新加坡,LCS 5则将部署在波斯湾,国外甚至还有军事专家提议将LCS部署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以对抗俄罗斯的威胁。

LCS的架构改革正在进行中,执行同一任务的LCS将划归同一分队,未来,用作测试舰的4艘LCS将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保留还是重新划归为作战舰。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正在设计一套适用于LCS的“战时机制”,希望让舰员进行其他模块的交叉训练,并让训练舰和测试舰在必要时也能参与战事。

2018年开始,LCS将以一年3~4艘的速度迅速加入美国海军。而为了维持两家造船厂的运转效率,国会有意让美国海军在2019财年订购3艘而不是1艘LCS,这将使得LCS总量上升到35艘。

总结

不管外界对LCS评价如何负面,LCS都注定将是美国海军未来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冲锋在前,肩负打杂和侦察,对抗敌方正规舰队的双重重任。到2030年,LCS和FFG(X)的数量将仅次于伯克级驱逐舰,其数量仅仅占到舰艇总数的15%左右,却将占到执行部署任务舰艇数量的50%。

null


LCS对美国未来水面作战舰艇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忽略。FFG(X)大幅沿用了LCS验证的理念和技术装备,照搬其使用和维护模式,保持了LCS和FFG(X)之间的通用性,还使得非LCS衍生型的竞标方案先天低人一等。LCS还带动了无人载具的井喷式发展,目前美国海军正同时进行研发工作的无人载具项目达到10个之多, USC(无人水面作战舰艇)的概念也已初具雏形。FSC(未来水面作战舰艇)/提康代舰将大量吸取LCS在模块化上的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器重无人载具的使用。现役的导弹驱逐舰也在考虑配备无人载具,首先用于执行探雷扫雷任务。

" />
首页>>国际

LCS(濒海战斗舰)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美国海军争议最多的武器项目,诞生之初就在被唱衰,去年还半路杀出了个FFG(X),乍一看好像终于能给“LCS药丸”的论调盖棺定论,不过仔细一看,LCS其实已经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策马奔腾了。

null


更有趣的是,围绕LCS,,文官和武官的站队相当分明。作为使用方,美国海军上至海军作战部长下至一员小兵,提到LCS的主流观点都是:“32个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船厂快交船,我们急着要”,一些有过军队服役背景的军事专家也给予LCS肯定的评价。反而是负责监管和拨钱的国防部和国会,提到LCS就是 “浪费皇粮”,“早死早超生”,“怎么又要加钱?”,大部分媒体和公众也很自觉地和国防部以及国会站在同一阵线。

null


LCS本身的确黑点不少,但病根基本上都集中在糟糕的项目管理和过于乐观的分析评估上,这点直到2016年才终于得到了扭转。另一方面,就LCS本身的定位和作用而言,其实基本没有大的毛病。如果要评价LCS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成就,归纳起来就是:

如果说无畏号开启了战列舰时代的最后一个巅峰,宙斯盾舰扭转了海上攻防的天平,那么LCS则真正触发了水面舰艇作战载荷无人化、模块化、分散化、舷外化的发展浪潮,其上积累的技术探索和理论基础对美国海军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同期的福特级航母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同时也为世界海军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诞生和定位

LCS被美国海军宣传为是一型替代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复仇者级扫雷艇和飓风级沿岸巡逻艇的新概念舰艇,后两型打杂舰艇的存在感相当之低,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喜欢简单粗暴地把LCS和护卫舰等同了起来,继而进一步拿来和其要取代的佩里级,以及中国的054A或056对比,数落一番以显示LCS有多“垃圾”。

然而从设想之初,LCS的定位就不是一艘迷你导弹驱逐舰,或者佩里那样的导弹护卫舰,甚至连护卫舰或更小一级的轻护都不是,而是集多种打杂和作战能力于一身的新概念舰艇,处于辅助舰艇和作战舰艇之间的灰色地带,并不注重单舰火力,生存力级别在美国海军中被定为1+级,介于1级的巡逻艇和扫雷艇,以及2级的护卫舰之间,天生就是低护卫舰半阶的存在,更别说导弹护卫舰了。

null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美国海军希望LCS取代的并不是属性为导弹护卫舰的佩里,而是服役后期属性已经改为护卫舰兼巡逻舰的佩里。因为在LCS还在完善设计之时的2003年,佩里的区域防空能力就已经随着SM-1的退役而逐步消失,导弹护卫舰这一编制名存实亡,只是美国海军当时无意填补这一空白,因为导弹护卫舰历史上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 “Last Resort(不得已的选择)”。

第一代导弹护卫舰是布鲁克级,出生于黄金的60年代,用于护航商船队和反潜航母,主要执行防空和反潜任务。然而当时,诸如莱希级导弹驱逐领舰和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这样的高端防空舰也处在下饺子的狂潮中,为了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优先度更低的布鲁克级仅造了6艘就匆匆结束了生产。

第二代导弹护卫舰就是一代名舰佩里级,挑中70年代后期这个军费不景气的好时代,使其得以大批量生产。进入80年代,美国海军在 “600舰海军”响应下的扩军浪潮中,70年代末批量开建的佩里级是新增舰艇数量中贡献数量最多的军舰。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在急需新舰体补充的80年代,佩里级最后却仅获增购1艘的订单。

第三代导弹护卫舰则是80~90年代的佩里级后继舰方案,1984年的FFX,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合北约国家进行的NFR-90,再到90年代中期的FMLAC,不是因为里根时代有钱了看不上导弹护卫舰这不上不下的玩意,就是因为90年代冷战结束后没有导弹护卫舰存在的必要而下马。

null


第四代导弹护卫舰就是现在的FFG(X),经过冷战后20多年的折腾,美国海军已经大幅萎缩,急需提高舰艇的数量和作战能力,LCS和导弹驱逐舰之间的能力空白也需要填补,因此有几下功夫又能拿来凑数的导弹护卫舰也得以重获美国海军的赏识,并开始了招标。

从中不难发现,FFG(X)和LCS在定位上并没有冲突,两者的关系更接近相辅相成的搭档,以往导弹驱逐舰负责的“为LCS打伞”角色部分转移到了FFG(X)上,使得被解放的导弹驱逐舰可以用于执行其它任务。拿FFG(X)的出世作为LCS“药丸”,“被弃”的证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不少人想当然地错误以为,LCS在别人的濒海地区执行任务肯定是形影孤单,脱离体系,自身火力还太弱没法玩硬碰硬,所以在低烈度威胁下打打小国还行,但中国崛起后这招就不灵了,LCS等于已经废了。

null


首先必须认识到,美国海军从来就没有造过一种游离在作战体系以外的武器。LCS立项之初,就被4个特质所定义:高载荷率,开放式架构,系统舷外化,以及联网化。虽然是在敌方的濒海地区活动,但LCS在作战时并没有脱离体系,相反,LCS是作为体系的前沿节点而存在的。如同三代机之间需要间隔几公里保持目视接触以做到相互掩护,而到四代机间隔距离已经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十几甚至超视距的几十公里以外一样,虽然诸如后方舰队不一定在LCS的视距内,但通过数据链的连接,前方的LCS可以为后方舰队提供所需的信息,后方舰队则可以为LCS提供必要的掩护。

LCS的核心输出是其搭载的各式无人载具,用于进一步增加战场节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让自己在远离危险区域的同时,可以扩大并前推其态势感知范围,并执行其被赋予的各种任务。在现代战争中,态势感知能力远比能打多少发导弹炮弹出去来得重要,这也是LCS没有把吨位用在搞重武备,而是用在变态大的任务舱,同时让一艘3000吨级军舰在航空支持能力上,可以和世上任何一艘正规万吨级驱护舰叫板的原因。

null


回到所谓火力薄弱的问题,LCS也并不是没办法进行强化,本身3000吨级的满载排水量以及模块化设计都为强化火力打下了基础。由于定位问题, LCS没必要强化防空能力,现在唯一需要强化的也就是反舰能力,以迎合“分布式杀伤”战略的需要。而当今世界,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可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了,往甲板上焊个发射架,接几条电缆,加个控制系统基本就完事了,对此古巴那几艘渔船改的护卫舰就很有发言权。独立级中的LCS 4已经首先加装了4枚鱼叉,验证了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可行性,下一步就是在自由级LCS上试装8枚NSM,厂商也曾有过给LCS上12枚甚至18枚NSM的脑洞,证明对LCS而言,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而美国海军已经有意让超视距反舰导弹成为LCS的标配,拿LCS反舰能力差的毛病来开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null


至于担忧加装的超视距反舰导弹会破坏隐身?LCS的栏杆,各种天线罩,救生筏,还有毫无隐身考量的桅杆,以及无遮无拦的RHIB(硬壳充气艇)等设计都透露着一个信息:LCS这低端货并没有资格,也没那闲钱在隐身性能上下功夫,随随便便有点样子就行了。

此外,所谓隐身性能也只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电子战能力同样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手段,恰好美国海军是一支极为重视电子战的军队。SLQ-32C(V)6电子战系统即将量产,有望使LCS的电子战能力更上一层楼,等用于MH-60R/S的AOEW(先进舷外电子战)实用化后,电子战能力更是有增无减,隐身性能上的“缩水”对LCS生存能力造成的影响不值一提。

任务和运用

在LCS立项之时,美国海军设想主要将其用于亚太印、地中海和波斯湾地区,还曾对当时的世界威胁和自身的能力空缺进行了分析评估,着重提到了西太平洋/台湾和波斯湾地区,根据需求定下了LCS的3大核心任务——反潜,反水雷和反小艇。

null


波斯湾天生是个适合布雷的好场所,而反水雷作战向来都是风险高,耗时长的工作,要求投入的舰艇数量众多,美国海军二战后因为水雷造成的舰艇损失远超其它袭击手段,因此尤其重视反水雷战,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重点发展航空扫雷,无人载具扫雷等新手段。需求摆在面前,LCS就成为了首艘以无人载具母舰为要素设计的军舰,拥有宽敞的任务舱,UUV(无人水下载具),USV(无人水面载具),UAV(无人空中载具)一应俱全,MH-60S通过加装相应设备也能变身扫雷直升机,使得LCS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探雷猎雷扫雷。

null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唯一的进出口,而这华山一条路又是小艇最佳的出击海域,美国海军战时想通过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大型舰艇遇上小艇航速不够快,搭载的传统武器的打击效率也不够高,自身难保。这成为了LCS需要跑40+节的原因之一,高速并辅以喷水推进器的机动加成,LCS就有了相当大的交战主动权,可以选择和小艇拉开距离,避战并尽快通过狭窄海域,也可以选择抢占有利阵位发动攻击。

此外,针对传统武器对小艇效能欠佳的问题,LCS还配备了舰载反舟艇导弹,而舰载反舟艇导弹要对付的其实远不止自杀小艇这样的最低级威胁。美国海军起初投资射程40公里的网火,是为了能做到在水平线上,敌方的射程范围之外先发制人,打击多种类型的小艇,如装了107火的快艇,伊朗版海猫那样的小型导弹快艇甚至被剥夺了体系,只能在视距内发动攻击的正规导弹艇,还顺带为陆上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作为替代品的地狱火射程远逊于网火,还为了省钱把载弹量从48发砍成24发,远远达不到设想的功能。不过好在美国海军要把带地狱火的USV整合进反水面战模块中,加上美国海军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决定,LCS因为网火下马而失去的远距接战能力可以得到相当大程度的弥补。

西太平洋/台湾地区,美国海军认为是潜艇威胁的重灾区,海域广阔,水深有限,缺乏完整的水声传感器网鉻,因此需要部署更多的舰艇和飞机,并要求更长的部署时间,这也就要求LCS必须量多,在航率高,并配备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最强最豪华的反潜装备大礼包——主/被动拖曳声呐,拽着拖曳声呐跑的USV和UUV,UAV,直升机,以及拖曳式反鱼雷诱饵。虽然现在这大礼包缩了点水,USV和UUV的部分暂时被搁置,但也不碍着LCS作为最强反潜舰在美国海军中的存在,况且隔壁的反水雷战模块其实已经为USV和UUV配上了探雷声呐,日后稍加改装供反潜战模块使用也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

null


LCS的部署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单舰冲锋,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分为3种:

1、编入航母打击群和远征打击群。一个打击群配2~3艘LCS,作为护航舰艇的战力补充,根据指挥官和战场威胁更换模块。这种方式下的LCS基本上就是取代了佩里打击群中的位置,不过可以干的事更多,干得也更有效率。

2、以LCS中队的方式集体活动,形成由LCS组成的水面作战群。一个水面作战群由6艘LCS组成,配备反水雷战模块、水面战模块、反潜战模块,另外还有1艘LCS搭载机动模块,专门负责弹药人员补给,医疗服务、输送陆战队和特种部队等任务。这种方式是战时条件下LCS的编队方式之一,可以在中低烈度威胁下全面击退敌方的反介入行动。

3、独立部署。可以进行和平时期的友好访问、护航、海上拦截、输送特种部队、人道主义救援和危机响应等任务。因为LCS本身只具备极为有限的独立作战能力,所以这种方式主要在和平时期使用,或者在战时干些偷鸡摸狗的小勾当,反正大阵仗是用不上的了。

LCS立项以来近20年,濒海战斗舰战队也经过了多次修改,3种部署方式总体上不变,不过对细节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负责后勤补给和支援任务的机动模块已经不再提及,新的FFG(X)和LCS的搭配理念被引入,让1艘FFG(X)带领5艘LCS组成水面作战群活动。

目前,LCS已经以第3种部署方式完成了3次在亚太地区的海外部署。第1种部署方式也曾在多年前进行过多次初步测试,预计今年波斯湾地区正式进驻LCS后,美国海军将进行更多的针对性训练。目前LCS的数量暂不能支持第2种部署方式,但美国海军正循序渐进往这个目标迈进,今年在亚太地区部署双LCS就是里程碑之一,实训结合一步步加大数量,最终摸索出一套纯LCS水面作战群和/或LCS+FFG(X) 水面作战群的条令。

成就和突破

就像F-35一路走来,骂声不少,但也没碍着其全球扩散和形成战斗力的脚步,LCS经过近10年的磕磕碰碰,无视外界的负面评价,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和突破。

水面战模块增量3,反潜战模块和反水雷战模块预计分别于2019、2020和2021年形成IOC(初始作战能力),各模块内的部分装备已经提前实现IOC。

null


LCS 4的海外部署创下LCS的历史最佳记录,并荣获美国海军的2017年度单位战术嘉奖。2018年LCS部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LCS 8和LCS 10将部署在新加坡,LCS 5则将部署在波斯湾,国外甚至还有军事专家提议将LCS部署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以对抗俄罗斯的威胁。

LCS的架构改革正在进行中,执行同一任务的LCS将划归同一分队,未来,用作测试舰的4艘LCS将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保留还是重新划归为作战舰。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正在设计一套适用于LCS的“战时机制”,希望让舰员进行其他模块的交叉训练,并让训练舰和测试舰在必要时也能参与战事。

2018年开始,LCS将以一年3~4艘的速度迅速加入美国海军。而为了维持两家造船厂的运转效率,国会有意让美国海军在2019财年订购3艘而不是1艘LCS,这将使得LCS总量上升到35艘。

总结

不管外界对LCS评价如何负面,LCS都注定将是美国海军未来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冲锋在前,肩负打杂和侦察,对抗敌方正规舰队的双重重任。到2030年,LCS和FFG(X)的数量将仅次于伯克级驱逐舰,其数量仅仅占到舰艇总数的15%左右,却将占到执行部署任务舰艇数量的50%。

null


LCS对美国未来水面作战舰艇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忽略。FFG(X)大幅沿用了LCS验证的理念和技术装备,照搬其使用和维护模式,保持了LCS和FFG(X)之间的通用性,还使得非LCS衍生型的竞标方案先天低人一等。LCS还带动了无人载具的井喷式发展,目前美国海军正同时进行研发工作的无人载具项目达到10个之多, USC(无人水面作战舰艇)的概念也已初具雏形。FSC(未来水面作战舰艇)/提康代舰将大量吸取LCS在模块化上的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器重无人载具的使用。现役的导弹驱逐舰也在考虑配备无人载具,首先用于执行探雷扫雷任务。

2024-05-08 09:07:13 | 来源:呼伦贝尔嘟嘟网
小字号

极速赛车pk10官网*AB娱乐平台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游戏种类【博发推荐:ww66.vip,博发飞机@xiaoc8868】*app官网*

LCS(濒海战斗舰)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美国海军争议最多的武器项目,诞生之初就在被唱衰,去年还半路杀出了个FFG(X),乍一看好像终于能给“LCS药丸”的论调盖棺定论,不过仔细一看,LCS其实已经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策马奔腾了。

null


更有趣的是,围绕LCS,,文官和武官的站队相当分明。作为使用方,美国海军上至海军作战部长下至一员小兵,提到LCS的主流观点都是:“32个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船厂快交船,我们急着要”,一些有过军队服役背景的军事专家也给予LCS肯定的评价。反而是负责监管和拨钱的国防部和国会,提到LCS就是 “浪费皇粮”,“早死早超生”,“怎么又要加钱?”,大部分媒体和公众也很自觉地和国防部以及国会站在同一阵线。

null


LCS本身的确黑点不少,但病根基本上都集中在糟糕的项目管理和过于乐观的分析评估上,这点直到2016年才终于得到了扭转。另一方面,就LCS本身的定位和作用而言,其实基本没有大的毛病。如果要评价LCS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成就,归纳起来就是:

如果说无畏号开启了战列舰时代的最后一个巅峰,宙斯盾舰扭转了海上攻防的天平,那么LCS则真正触发了水面舰艇作战载荷无人化、模块化、分散化、舷外化的发展浪潮,其上积累的技术探索和理论基础对美国海军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同期的福特级航母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同时也为世界海军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诞生和定位

LCS被美国海军宣传为是一型替代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复仇者级扫雷艇和飓风级沿岸巡逻艇的新概念舰艇,后两型打杂舰艇的存在感相当之低,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喜欢简单粗暴地把LCS和护卫舰等同了起来,继而进一步拿来和其要取代的佩里级,以及中国的054A或056对比,数落一番以显示LCS有多“垃圾”。

然而从设想之初,LCS的定位就不是一艘迷你导弹驱逐舰,或者佩里那样的导弹护卫舰,甚至连护卫舰或更小一级的轻护都不是,而是集多种打杂和作战能力于一身的新概念舰艇,处于辅助舰艇和作战舰艇之间的灰色地带,并不注重单舰火力,生存力级别在美国海军中被定为1+级,介于1级的巡逻艇和扫雷艇,以及2级的护卫舰之间,天生就是低护卫舰半阶的存在,更别说导弹护卫舰了。

null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美国海军希望LCS取代的并不是属性为导弹护卫舰的佩里,而是服役后期属性已经改为护卫舰兼巡逻舰的佩里。因为在LCS还在完善设计之时的2003年,佩里的区域防空能力就已经随着SM-1的退役而逐步消失,导弹护卫舰这一编制名存实亡,只是美国海军当时无意填补这一空白,因为导弹护卫舰历史上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 “Last Resort(不得已的选择)”。

第一代导弹护卫舰是布鲁克级,出生于黄金的60年代,用于护航商船队和反潜航母,主要执行防空和反潜任务。然而当时,诸如莱希级导弹驱逐领舰和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这样的高端防空舰也处在下饺子的狂潮中,为了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优先度更低的布鲁克级仅造了6艘就匆匆结束了生产。

第二代导弹护卫舰就是一代名舰佩里级,挑中70年代后期这个军费不景气的好时代,使其得以大批量生产。进入80年代,美国海军在 “600舰海军”响应下的扩军浪潮中,70年代末批量开建的佩里级是新增舰艇数量中贡献数量最多的军舰。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在急需新舰体补充的80年代,佩里级最后却仅获增购1艘的订单。

第三代导弹护卫舰则是80~90年代的佩里级后继舰方案,1984年的FFX,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合北约国家进行的NFR-90,再到90年代中期的FMLAC,不是因为里根时代有钱了看不上导弹护卫舰这不上不下的玩意,就是因为90年代冷战结束后没有导弹护卫舰存在的必要而下马。

null


第四代导弹护卫舰就是现在的FFG(X),经过冷战后20多年的折腾,美国海军已经大幅萎缩,急需提高舰艇的数量和作战能力,LCS和导弹驱逐舰之间的能力空白也需要填补,因此有几下功夫又能拿来凑数的导弹护卫舰也得以重获美国海军的赏识,并开始了招标。

从中不难发现,FFG(X)和LCS在定位上并没有冲突,两者的关系更接近相辅相成的搭档,以往导弹驱逐舰负责的“为LCS打伞”角色部分转移到了FFG(X)上,使得被解放的导弹驱逐舰可以用于执行其它任务。拿FFG(X)的出世作为LCS“药丸”,“被弃”的证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不少人想当然地错误以为,LCS在别人的濒海地区执行任务肯定是形影孤单,脱离体系,自身火力还太弱没法玩硬碰硬,所以在低烈度威胁下打打小国还行,但中国崛起后这招就不灵了,LCS等于已经废了。

null


首先必须认识到,美国海军从来就没有造过一种游离在作战体系以外的武器。LCS立项之初,就被4个特质所定义:高载荷率,开放式架构,系统舷外化,以及联网化。虽然是在敌方的濒海地区活动,但LCS在作战时并没有脱离体系,相反,LCS是作为体系的前沿节点而存在的。如同三代机之间需要间隔几公里保持目视接触以做到相互掩护,而到四代机间隔距离已经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十几甚至超视距的几十公里以外一样,虽然诸如后方舰队不一定在LCS的视距内,但通过数据链的连接,前方的LCS可以为后方舰队提供所需的信息,后方舰队则可以为LCS提供必要的掩护。

LCS的核心输出是其搭载的各式无人载具,用于进一步增加战场节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让自己在远离危险区域的同时,可以扩大并前推其态势感知范围,并执行其被赋予的各种任务。在现代战争中,态势感知能力远比能打多少发导弹炮弹出去来得重要,这也是LCS没有把吨位用在搞重武备,而是用在变态大的任务舱,同时让一艘3000吨级军舰在航空支持能力上,可以和世上任何一艘正规万吨级驱护舰叫板的原因。

null


回到所谓火力薄弱的问题,LCS也并不是没办法进行强化,本身3000吨级的满载排水量以及模块化设计都为强化火力打下了基础。由于定位问题, LCS没必要强化防空能力,现在唯一需要强化的也就是反舰能力,以迎合“分布式杀伤”战略的需要。而当今世界,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可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了,往甲板上焊个发射架,接几条电缆,加个控制系统基本就完事了,对此古巴那几艘渔船改的护卫舰就很有发言权。独立级中的LCS 4已经首先加装了4枚鱼叉,验证了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可行性,下一步就是在自由级LCS上试装8枚NSM,厂商也曾有过给LCS上12枚甚至18枚NSM的脑洞,证明对LCS而言,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而美国海军已经有意让超视距反舰导弹成为LCS的标配,拿LCS反舰能力差的毛病来开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null


至于担忧加装的超视距反舰导弹会破坏隐身?LCS的栏杆,各种天线罩,救生筏,还有毫无隐身考量的桅杆,以及无遮无拦的RHIB(硬壳充气艇)等设计都透露着一个信息:LCS这低端货并没有资格,也没那闲钱在隐身性能上下功夫,随随便便有点样子就行了。

此外,所谓隐身性能也只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电子战能力同样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手段,恰好美国海军是一支极为重视电子战的军队。SLQ-32C(V)6电子战系统即将量产,有望使LCS的电子战能力更上一层楼,等用于MH-60R/S的AOEW(先进舷外电子战)实用化后,电子战能力更是有增无减,隐身性能上的“缩水”对LCS生存能力造成的影响不值一提。

任务和运用

在LCS立项之时,美国海军设想主要将其用于亚太印、地中海和波斯湾地区,还曾对当时的世界威胁和自身的能力空缺进行了分析评估,着重提到了西太平洋/台湾和波斯湾地区,根据需求定下了LCS的3大核心任务——反潜,反水雷和反小艇。

null


波斯湾天生是个适合布雷的好场所,而反水雷作战向来都是风险高,耗时长的工作,要求投入的舰艇数量众多,美国海军二战后因为水雷造成的舰艇损失远超其它袭击手段,因此尤其重视反水雷战,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重点发展航空扫雷,无人载具扫雷等新手段。需求摆在面前,LCS就成为了首艘以无人载具母舰为要素设计的军舰,拥有宽敞的任务舱,UUV(无人水下载具),USV(无人水面载具),UAV(无人空中载具)一应俱全,MH-60S通过加装相应设备也能变身扫雷直升机,使得LCS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探雷猎雷扫雷。

null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唯一的进出口,而这华山一条路又是小艇最佳的出击海域,美国海军战时想通过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大型舰艇遇上小艇航速不够快,搭载的传统武器的打击效率也不够高,自身难保。这成为了LCS需要跑40+节的原因之一,高速并辅以喷水推进器的机动加成,LCS就有了相当大的交战主动权,可以选择和小艇拉开距离,避战并尽快通过狭窄海域,也可以选择抢占有利阵位发动攻击。

此外,针对传统武器对小艇效能欠佳的问题,LCS还配备了舰载反舟艇导弹,而舰载反舟艇导弹要对付的其实远不止自杀小艇这样的最低级威胁。美国海军起初投资射程40公里的网火,是为了能做到在水平线上,敌方的射程范围之外先发制人,打击多种类型的小艇,如装了107火的快艇,伊朗版海猫那样的小型导弹快艇甚至被剥夺了体系,只能在视距内发动攻击的正规导弹艇,还顺带为陆上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作为替代品的地狱火射程远逊于网火,还为了省钱把载弹量从48发砍成24发,远远达不到设想的功能。不过好在美国海军要把带地狱火的USV整合进反水面战模块中,加上美国海军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决定,LCS因为网火下马而失去的远距接战能力可以得到相当大程度的弥补。

西太平洋/台湾地区,美国海军认为是潜艇威胁的重灾区,海域广阔,水深有限,缺乏完整的水声传感器网鉻,因此需要部署更多的舰艇和飞机,并要求更长的部署时间,这也就要求LCS必须量多,在航率高,并配备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最强最豪华的反潜装备大礼包——主/被动拖曳声呐,拽着拖曳声呐跑的USV和UUV,UAV,直升机,以及拖曳式反鱼雷诱饵。虽然现在这大礼包缩了点水,USV和UUV的部分暂时被搁置,但也不碍着LCS作为最强反潜舰在美国海军中的存在,况且隔壁的反水雷战模块其实已经为USV和UUV配上了探雷声呐,日后稍加改装供反潜战模块使用也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

null


LCS的部署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单舰冲锋,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分为3种:

1、编入航母打击群和远征打击群。一个打击群配2~3艘LCS,作为护航舰艇的战力补充,根据指挥官和战场威胁更换模块。这种方式下的LCS基本上就是取代了佩里打击群中的位置,不过可以干的事更多,干得也更有效率。

2、以LCS中队的方式集体活动,形成由LCS组成的水面作战群。一个水面作战群由6艘LCS组成,配备反水雷战模块、水面战模块、反潜战模块,另外还有1艘LCS搭载机动模块,专门负责弹药人员补给,医疗服务、输送陆战队和特种部队等任务。这种方式是战时条件下LCS的编队方式之一,可以在中低烈度威胁下全面击退敌方的反介入行动。

3、独立部署。可以进行和平时期的友好访问、护航、海上拦截、输送特种部队、人道主义救援和危机响应等任务。因为LCS本身只具备极为有限的独立作战能力,所以这种方式主要在和平时期使用,或者在战时干些偷鸡摸狗的小勾当,反正大阵仗是用不上的了。

LCS立项以来近20年,濒海战斗舰战队也经过了多次修改,3种部署方式总体上不变,不过对细节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负责后勤补给和支援任务的机动模块已经不再提及,新的FFG(X)和LCS的搭配理念被引入,让1艘FFG(X)带领5艘LCS组成水面作战群活动。

目前,LCS已经以第3种部署方式完成了3次在亚太地区的海外部署。第1种部署方式也曾在多年前进行过多次初步测试,预计今年波斯湾地区正式进驻LCS后,美国海军将进行更多的针对性训练。目前LCS的数量暂不能支持第2种部署方式,但美国海军正循序渐进往这个目标迈进,今年在亚太地区部署双LCS就是里程碑之一,实训结合一步步加大数量,最终摸索出一套纯LCS水面作战群和/或LCS+FFG(X) 水面作战群的条令。

成就和突破

就像F-35一路走来,骂声不少,但也没碍着其全球扩散和形成战斗力的脚步,LCS经过近10年的磕磕碰碰,无视外界的负面评价,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和突破。

水面战模块增量3,反潜战模块和反水雷战模块预计分别于2019、2020和2021年形成IOC(初始作战能力),各模块内的部分装备已经提前实现IOC。

null


LCS 4的海外部署创下LCS的历史最佳记录,并荣获美国海军的2017年度单位战术嘉奖。2018年LCS部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LCS 8和LCS 10将部署在新加坡,LCS 5则将部署在波斯湾,国外甚至还有军事专家提议将LCS部署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以对抗俄罗斯的威胁。

LCS的架构改革正在进行中,执行同一任务的LCS将划归同一分队,未来,用作测试舰的4艘LCS将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保留还是重新划归为作战舰。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正在设计一套适用于LCS的“战时机制”,希望让舰员进行其他模块的交叉训练,并让训练舰和测试舰在必要时也能参与战事。

2018年开始,LCS将以一年3~4艘的速度迅速加入美国海军。而为了维持两家造船厂的运转效率,国会有意让美国海军在2019财年订购3艘而不是1艘LCS,这将使得LCS总量上升到35艘。

总结

不管外界对LCS评价如何负面,LCS都注定将是美国海军未来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冲锋在前,肩负打杂和侦察,对抗敌方正规舰队的双重重任。到2030年,LCS和FFG(X)的数量将仅次于伯克级驱逐舰,其数量仅仅占到舰艇总数的15%左右,却将占到执行部署任务舰艇数量的50%。

null


LCS对美国未来水面作战舰艇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忽略。FFG(X)大幅沿用了LCS验证的理念和技术装备,照搬其使用和维护模式,保持了LCS和FFG(X)之间的通用性,还使得非LCS衍生型的竞标方案先天低人一等。LCS还带动了无人载具的井喷式发展,目前美国海军正同时进行研发工作的无人载具项目达到10个之多, USC(无人水面作战舰艇)的概念也已初具雏形。FSC(未来水面作战舰艇)/提康代舰将大量吸取LCS在模块化上的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器重无人载具的使用。现役的导弹驱逐舰也在考虑配备无人载具,首先用于执行探雷扫雷任务。

极速赛车pk10官网

极速赛车pk10官网


  
(责编:美里真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